广告

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科技赋能文明建设

2021/10/11 9:29:53   来源:大众网     作者: 郭九涛

  “现在正值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主要任务是要加强监测,密切掌握玉米病虫发生趋势,掌握主动;坚持预防,加强对草地贪夜蛾的监测和预防。”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级农艺师、省科技特派员卢振正在沾化区姜家窑村的玉米地中,对种粮大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园区选育推广耐盐碱无絮柳

  今年“七一”之前,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派出数批农艺师、研究员深入周边村镇,围绕农时需求,把农技知识送到粮农、枣农手中,为群众解难答疑,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同时,在山东的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部有30多个农业科技项目正在研发推进,既有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也有耐盐碱无飞絮柳树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还有高产芝麻、优质冬枣等一大批试验项目,园区技术人员外出推广的技术都在园区找到了“娘家”。远离市区,地处偏僻的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抓文明建设的诀窍就在于立足其“盐碱地半盐碱地耐盐碱作物培育与适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的公益属性,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站牢文明建设的定位,将发挥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作为文明建设的本质,使得园区农业科技发展与文明建设相得益彰。

召开会议,加强理论学习

  在强化党的建设中标记文明建设的正确航向。园区着重强化党建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时刻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机关党支部、党小组和普通职工各个层面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增强理想信念,促进明理、增信,锤炼党性修养,推动崇德、力行。园区构建了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的党员队伍建设机制,邀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王宝军、滨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刘春喜来支部作报告,引发热烈反响;成立园区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园区务工群众中讲解农业惠民政策,注重在党建和项目建设一线锤炼党性,优化服务和发展意识,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还尤其注重团结、爱护非党职工,园区上下形成了“谋发展、促服务、重实干”的良好氛围。

园区高级农艺师、省科技特派员卢振宇现场指导玉米生产

  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中夯实文明建设的基础。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紧扣“盐碱地半盐碱地耐盐碱作物培育与适用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的发展主线,坚持高产多抗良种培育与高效栽培技术“两技术”协调互补,坚持盐碱地土壤改良和耐盐碱适生作物良种选育“两目标”相向而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现代农业创新链强化、产业链支撑作用凸显。引进落户30余个农业科技项目,引种试验无飘絮柳树、杂交小麦、高油大豆、航天诱变良种等新品种321个,杂交组合2360个,种质资源20000余份。开展高产多抗玉米、超级粉松、臭氧植保等课题研究14项,发起成立“滨州宣工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1500平方米研发中心。其中杂交小麦在盐碱环境下展现了良好的适种推广潜力;高产多抗玉米新项目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的玉米新组合3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8.5万亩,累计增产玉米524.96万公斤;耐盐碱无飞絮柳树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项目培育了耐盐碱无飞絮柳树新品种9个,累计推广790万株,新增利润7868.4万元,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被山东林学会专家团队评价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增砖添瓦,生动诠释出文明建设的本质。

  在推进社会综合服务中充实文明建设的内涵。园区“靠山吃山”,依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突出,科研人员多,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志愿“创文”、科技志愿服务等领域“多点开花”,取得良好成效。在滨州汇通小区,园区志愿者积极服务滨州“创文”,为小区捐赠卫生洁具,以往坑洼路面被整治一新,车位划设整齐又便利,楼道内乱堆杂物、不文明养宠物等20余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园区动员入园农业科技项目积极吸引周边村居老人和妇女就业,各项目总用工人数可达100余人;在惠民齐发果蔬,园区派驻的高级研究员徐新忠根据食用菌生产线情况,创制了菌瓶微波灭菌设施,安装了食用菌设施生产物联网设备,大大节省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品质,在全市41个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评比中名列第一名;在邹平市菅家村,园区派出到村任职书记王聪明,大力各推进民生实事,先后投资200余万建成幸福院、净化水设备等项目,推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同时,还聘请园区玉米研究专家卢振宇为“菅家村农业技术特聘顾问”,为种粮大户排忧解难,用科技支撑起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新天地。牵头制定了《菅家村产业振兴规划》,“菅家厨具工业园”全力推进建设,一条投资1000余万元的食品深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部分企业成功登陆新四版挂牌。园区社会综合服务取得累累硕果。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盐碱半盐碱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的路子上逐步走出了一条寓文明于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编辑:焦竞赛    责任编辑:胡立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