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滨州二手房市场调查:谁都绕不开的市场乱象

2016/12/7 15:11:25   来源:鲁北晚报     作者:郭笑

  在二手房市场上,“中介”一词似乎早已成为了个贬义词,消费者总会将其与“服务低劣”、“违规操作”、“坐地起价”等负面评价联系在一起。

  尽管市场上也有不少正经做生意的房产经纪公司,但当整个行业都被打上“不靠谱”的标签时,恐怕没有几个从业者能够独善其身。

  一方面,尽管最近市场挺红火,但中介自身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免不了会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另一方面,行业内部左右互搏的戏码天天都在上演。一部分从业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爱贪小便宜等问题,“相互拆台”、“扰乱价格”、“勾心斗角”,市场秩序和效率难以达到最优。

  说到底,滨州二手房市场的繁荣和稳定,对买卖双方及中介都是有益的。这些乱象一直不得到解决,怕是对谁都没有好处。

  市场乱象让各方很受伤

  说起二手房这一行里的乱象,最让消费者忍不住吐槽的,就是某些中介不讲诚信。

  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中介一开始信誓旦旦承诺的事最后办不下来,耽误正事。比如:原本协商好的中介费,流程走了一半却遭遇加价;再比如:开虚高的房价诱骗卖家与自己合作,到头来房子根本卖不掉。

  “中介的话让我根本没法信,感觉这群人就是一帮唯利是图的商人。”一位有过不愉快经历的二手房购房者毫不客气地说。

  市场乱象不仅驱赶着消费者远离中介,也让部分局内人感到无力,首当其冲便是经纪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

  “个别经纪公司口碑不好,给我们这一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但恶意竞争就更让人不能忍受了。”说这话时,李燕玲有些苦不堪言的意思。这位滨州信源地产的负责人坦言,有时真感觉没法好好做生意了。

  最大的问题出在哪呢?

  是小公司为生存打价格战扰乱市场?是入行门槛过低导致太多不专业的人进来?还是房产经纪人乐此不疲地相互拆台?这几个顽疾总是相互纠缠在一起,恐怕从业者自己一时也很难说得清楚。

  这些乱象最后伤害的是所有参与者,大公司客户流失,小公司难以长久,买卖双方对接成本增加。“那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心态往往是只顾眼前,根本不关心市场未来怎么样。有消费者有时也会贪图便宜掉进一些陷阱,等遇到大问题,是继续还是重头再来呢?”一位从业者分析道。

  利益面前 人心最难琢磨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乱收费!”汇森房产的经理孙策一针见血地说。

  他介绍说,参照国家的规定,滨州房产经纪人是按照1%+1.5%的标准收取中介费的。

  换句话说,如果二手房的成交价是60万元,中介费是60×1%=6000元。如果买家还需要从银行贷款30万元,则要加上30×1.5%=4500元,最后全部的中介费为10500元。

  面对这个标准,普通消费者要么觉得心里没底要货比三家,要么觉得成本太高不愿承担,这就给了不正规的小公司甚至夫妻店和大公司竞争客户资源的机会。“因为成本的优势,加上利用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够,他们想要把水搅浑分得一杯羹,价格战是最有效的。比如,他们的报价只有正规公司的一半甚至更少,消费者可不管后面的服务打不打折扣。”孙策说。

  “网上的房源信息是公开的,只要是中介谁都能参与,正规房产公司实事求是给房子报一个价,可能这符合卖家心理预期,但有些不良中介为了搅黄你这一单,就给客户虚报高价。房主当然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心理预期就变了。实际上,最后那个价位根本卖不掉,但正常的交易机会也因此错过了。”同行之间损人不利己的恶性竞争,让李燕玲非常无奈,因为这么一闹,最后房主谁也不信任,谁也不用了。

  有中介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自己不时会和员工这样交流,“我们应该以促成买卖双方达成交易为目的,让多方共赢。而不是浪费自己有限的精力,干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这主要考验一家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员的个人职业道德。”这位负责人感慨道。然而面对利益,人心是最难琢磨的。

  中介真的可有可无吗?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不少消费者其实对二手房交易的规则没有太多概念,而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在市场上最先接触到的信息,一定是真实可靠的。实际上,二手房市场确实不是那么正规。

  在风光地产负责人邵艳琴看来,随着二手房市场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和中介公司亟须建立互信,毕竟正规公司的房产经纪人提供的是一份保障。

  “经纪人也更懂行情,跑手续跑贷款提供的是便捷性,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有效核实房源的真实信息。”她说,选择经纪人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安全。

  以往,因信息不实造成买家损失的事并非个例。而日前,一则“别人违规用暖,自己却要买单 购买二手房,要查询原房主是否有违规用暖记录”的新闻被媒体报道,也提醒着人们,核实房源的真实情况,还是得交给专业的机构。

  “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信息的真伪,我们的专业性和经验可以提供这样的帮助,首先得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其次才是跑手续等后续服务。”

  “现在外界对房产中介确实有误解,有我们做得还不够好的原因,这板子打得不冤。”一位业内人士苦笑着说,“但个别消费者缺乏契约精神的问题,也是事实。”

  跑单——一个让中介公司头疼的话题。

  这事说白了,就是通过中介公司接上头后,买卖双方决定私下交易。

  11月23日晚10点多,李燕玲还在与一位客户交涉,原因就是对方选择跳过中介公司,直接与房主进行交易。

  “现在不需要你们了,凭什么给中介费?”

  这句话反映了一少部分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却也埋下了隐患。“缺少了中介的见证,私下交易就一定能不出问题?”

  不时缺位的契约精神

  除了中介公司方面的问题,中介费单向收取的方式,也许这是造成“跑单”另一个原因。

  记者了解到,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双佣金的收费模式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但在滨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奉行的规则始终是“谁买房谁付费”。

  “我觉得这实际上不合理,因为买卖双方其实都享受到了服务,这笔钱数目不少,应该平摊。”一位消费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尽管一些中介也同意这样的做法,但有些事已经先入为主,一旦约定俗成形成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就有了这样的规矩。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跑单在大城市几乎很少见到,但滨州却时有发生吧。”孙策坦言道。

  但他也指出,买家和中介既然选择签订合约,就都应该具有契约精神。

  为了防止跑单,中介公司出台了意向金(保证金)这一规定,但现实中为了争取客户,并不能真正落实。“我这有一半左右的消费者愿意交这个钱,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邵艳琴说,还有两到三成的客户,尽管不抵触但也不太信任中介,所以最终选择不交。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人,是早就打好了跑单的算盘的。

  这位总经理坦言,这事不能全怪客户,还是因为市场不够成熟,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所以,有时候跑单不仅仅光是消费者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大环境造成的。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温伟伟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